这几天学习下了 webpack,也做了 demo,大概也了解 webpack 如何配置了…此篇是学习笔记…为了巩固刚学的知识..
这次使用的是 webpack 的新版本 3.x
安装
新建一个文件夹, 使用npm init
快速配置 package.json
文件目录是这样的… src 用来放资源文件, build 用来放打包后的文件.
安装 webpack
安装 webpack & webpack-dev-server
1 | npm install webpack webpack-dev-server--save-v |
安装 webpack-dev-server(开发服务器)用于开发,便于调试..可以实时监听数据改变并刷新页面(live reloading)
至于 这里--save
和 --save-v
的区别--save
自动把模块和版本号添加到 package.json 配置文件的 dependencies 键对上--save-v
自动把模块和版本号添加到 package.json 的 devdependencies 键对上
devdependencies 下列出的模块是开发时用的,它们不会被部署到生产环境中,dependencies 下的模块,则是生产环境中需要的依赖。(dev 指的是开发的意思, prod 是生产 production 的缩写)
永远不要在生产环境中使用开发工具…(我这里用在开发环境中的有 webpack-dev-server)
webpack.config.js
在项目目录里新建一个webpack.config.js
文件用来配置 webpack.
webpack 主要核心的东西就是 entry(入口)
, output(出口)
, loader
, plugins(插件)
webpack 工作概念: 当 webpack 处理应用程序时,它会递归地构建一个关系依赖图,其中包含程序需要的每个模块,然后将这些模块打包成少量的 bundle,通常只有一个文件,再由浏览器加载..
entry(入口文件)
webpack 创建关系依赖图,图的起点称作入口起点,它告诉 webpack 从哪里开始,并根据关系依赖图来确定需要打包的内容.也可以称作启动文件.
单页面应用只有一个入口起点,多页面应用就有多个入口起点.
webpack-config.js
1 | entry: { |
只有一个入口文件可以写成
1 | entry: __dirname + '/src/index.js' |
output (输出)
输出你所打包的内容
1 | output: { |
module 模块
在模块化编程中,开发者将程序分解成离散功能块,并称之为模块
webpack 把每个文件(.css,.html, .scss, .jpg, .png etc.)都作为模块处理, 然而,webpack 自身只理解 JavaScript
webpack 的关系依赖图就是各个模块之间的依赖关系,模块之间的依赖关系可以通过这几种方式确定.
- ES6 的
import
语句 - commonJS 的
require()
语句 - AMD的
define
和require
语句 - css/less/sass 文件中的
@import
语句 - 样式(
url(...)
)或 HTML 文件(<img src=...>
)中的图片链接(image url)
module.rules
之前版本的 webpack 是使用 loaders 的,webpack 2.x 之后就使用 rules 了。
rules :(数组) 创建模块时,匹配请求的规则数组,这些规则能够对模块应用 loader。 (loader 又是什么)
loader 又是什么
loader 描述了 webpack 如何处理非 JavaScript(non-JavaScript)模块,并且在 bundle 中引入这些依赖.
loader 有两个目标
- 识别出应该被对应的 loader 进行转换的那些文件(test 属性)
- 使用某个 loader 转换这些文件,使其能够被加入到关系依赖图中去,并最终添加到 bundle 中 (use 属性)
安装 style-loader & css-loader
npm install style-loader css-loader --save-v
webpack3的语法
1 | module: { |
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讲吧..就是: “喂,webpack 编译器吗? 当你碰到 require()语句或者 import 语句中被解析为’.css’的路径时,在打包添加到 bundle 之前,先用 css-loader 给他搞一下..然后再交给 style-loader 处理添加到 style 标签里..嵌入到 JS 代码中,恩,然后搞完再添加到 bundle 去”
注: 模块的加载是从下到上的. 这里先加载 css-loader 然后再加载 style-loader
安装 Babel
npm install babel-core babel-preset-es2015 babel-loader --save-v
- babel-core 是 Bebel 的核心编译器,
- babel-preset-es2015 是一个配置文件,我们可以把 ES2015 的代码转化成 ES5
- babel-loader 用来编译 JS 文件
修改package.json
在其中添加一个”babel”键
1 | { |
Rule
Rule 能够根据 rule 筛选出来的模块对其应用 loader
每个规则可以分为三部分, 条件(condition),结果(result),嵌套规则(nested rule)
Rule Conditions (规则条件)
条件有两种输入值
- resource:请求文件的绝对路径。它根据 resolve 规则解析
- issuer: 被请求资源(requested the resource)的模块文件的绝对路径。是导入的位置
resource 有 4 个属性对其匹配 :
test
:使用正则表达式匹配 loader 所处理的文件的拓展名include
:添加必须处理的文件/文件夹exclude
: 屏蔽不需要处理的文件/文件夹resource
条件可以是其中之一:
1 | test: /\.js$/ // 使用正则表达式 |
Rule result
rule result 只在 rule condition 匹配时使用
用 use属性
dev-tool
dev-tool : 开发者辅助调试工具
string
默认值: false
选择一种 source-map 来增强调试过程,以下各种选先的构建和重构建速度不同..
source-map 是什么?
阮一峰的文章 source-map 是一个信息文件, 里面存储着位置信息,转换后的代码的每一个位置,所对应的转换前的位置. 出错的时候, 工具报错(浏览器控制台)将直接显示原始代码,而不是转换后的代码.
source-map 文件可以存储位置信息,存储转换前的所有变量名和属性名, 存储转换前的文件.
两个文件的各个位置是如何一一对应的?
source-map 文件也有一个属性用来存储转换前文件跟转换后文件的对应信息,如(对应的行号, 位置对应,)
在位置对应里,每个位置使用 5 位,表示 5 个字段, 分别表示
- 这个位置在(转换后的代码)的第几列,
- 这个位置属于转换前的文件的哪一个文件.
- 这个位置属于转换前代码的第几行,
- 这个位置属于转换前代码的第几列,
- 这个位置属于转换前的所有变量和属性名的哪一个.
简单了解了这个东西,不深入去探讨..等到以后用到的话,再去进一步学习.
1 | devtool: 'cheap-eval-source-map' |
我在开发环境下是使用这个的, 报错有对应的行号提示,构建,重构建速度也快,相比较于 eval, eval 映射到的是转换后的代码,所以没有行号提示. 综合起来还是 "cheap-eval-source-map"
比较合适..生产环境下我使用"cheap-source-map"
devServer (开发服务器)
webpack-dev-server 由 webpack 提供的一个本地开发服务器,可以让浏览器监测代码的修改,并自动刷新修改后的结果,提高效率。
webpack-dev-server.. 个人觉得最方便的就是自动刷新 & 热重载语法
1 | devServer: { |
现在配置了开发服务器的话, 开发过程中监测着代码文件,当代码文件发生变化时, 可以自动刷新,重新构建网页.
但是过于频繁的刷新,当你的项目比较大时,reload 页面需要等待的时间就比较长了,所以,dev-server 还可以设置开启热替代.可以利用 插件 Hot Module Replacement 来实现. 模块热替换在程序运行时对模块修改,添加或者删除时,不需要重新加载整个页面,只更新改变内容.
有两种方式可以启用模块热替换,
- 在
webpack.config.js
文件中,
1 | plugins: [ |
我用第二种方式来开启..
CLI 添加参数. 顺便把这段开启 webpack 的代码写到
package.json
的"scripts"
键上, 如下添加参数
--line --hot
1
2
3"scripts": {
"dev": "webpack-dev-server --inline --hot --env=dev --open"
}直接在终端运行
npm run dev
就可以开启开发服务器了.带有热重载的,不过此时热重载还没生效,因为还需要配置点其他东西.
还需要修改的东西
修改 entry 入口数组,
1 | entry: { |
index.js
(入口 JS 文件)
为了让 html 文件也可以采用热替换,需要把 html 当作一个模块来引入到index.js
内
index.js
1 | require('./index.tpl.html') |
也要在 rules 新建一个一个规则
html-loader 需要先 install
npm install html-loader --save-v
webpack.config.js
1 | module: { |
index.js
1 | if (moduel.hot) { |
这样就已经可以实现热替换功能了,无论 html,css,js etc.发生改变都会热替换那个模块,如果热替换失败的话,浏览器会自动刷新或者需要手动刷新,HMR 会在控制台输出信息,可以查阅..
生产环境…& 开发环境…的配置文件.
呃…一开始我是没有注意到这个生产环境跟开发环境之间所引用的配置的文件需要区别的东西的,看了官方的文档才知道,生产环境跟开发环境所用的配置文件不是完全相同的,官网推荐的那种手动方式,分别使用 webpack.dev.js 和 webpack.prod.js 去区别开发环境跟生产环境,由于两个文件重复的东西太多,所以感觉效率不是很好..(懒得写两个,其实几乎差不多的文件)
google 了下,找到了一个我个人比较喜欢也容易理解的方法..
webpack.config.js
1 | var path = require('path'); |
package.json
1 | { |
rimraf
是用来每次 build 之前清空 build 文件夹的..
1 | npm install rimraf --save-v |
这两天的 webpack 的入门学习大概就这些了(之前看了一些 webpack@1.x 和@2,x 的学习教程,然后发现 webpack 已经出到 3 了,干脆直接去官网啃文档了,不过这文档,真的是有点晦涩啊….)…webpack 对于 SPA(单页面应用来说还是挺不错的..),(主要是模块化),如果是多页面应用的话,用 gulp 来打包,压缩文件会更方便.. 等缓一缓再去学习下 gulp, …等到….掌握了,再去考虑,鱼跟熊掌怎么兼得的问题了. 路漫漫其修远兮,前方道路远又远又远啊….
参考网站: webpack 中文网
etc.. 有些也忘了…
呃 还有参考 github 上一些项目的 issues 的解决办法, 发现….呃….英文真的很重要阿…orz..